首頁 > 百科 > 行業百科 > 新行業行業 >黃芪種植 友情提示: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黃芪種植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于長期大量采挖,近幾年來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于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種植技術

  采用種子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由于黃芪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狀態,故必須以機械、物理或化學方法促使其發芽。


  沸水催芽 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將水溫調到40℃后浸泡2-4h時,將種子膨脹的部分撈出,未膨脹的種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脹時撈出,加覆蓋物悶12h,待萌動時播種。


  機械損傷 將種子用石碾快速碾數遍,使外種皮由棕黑色有光澤的變為灰棕色表皮粗糙時為度,以利種子吸水膨脹。亦可將種子拌入2倍的細砂揉搓,擦傷種皮時,即可帶砂下種。


  酸處理 對老熟硬實的種子,可用70%-80%濃硫酸溶液浸泡3-5min,取出迅速置流水中沖洗半小時后播種,此法能破壞硬實種皮,發芽率達90%以上,但要慎用。


  播種采用直播方式。春播在“清明”前,秋播在“白露”前后。在壟上開溝8-10cm,施入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10kg做種肥,復土5cm,踩底格子后采用條播方式,把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再復土3-5cm鎮壓一次即可。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種量2-3kg。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補苗 當苗高5-7cm時進行次間苗,2-3次間苗后,每隔8-10cm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應小苗帶土補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補苗。


  中耕除草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追肥 黃芪喜肥,在生長第1、2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或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7-8kg。年冬季枯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廄肥2000kg加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10kg、餅肥150kg,混合拌勻后于行間開溝施入,施后培土防凍。


  打頂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于7月底前進行打頂。可以增產。

黃芪種植適合哪些地方

  黃芪屬約有2000種,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均產,但主要產于北溫帶。中國產270余種,分布于東北至西南部。黃芪產于中國華北、東北、內蒙古和西北,主產于甘肅、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區,四川,前蘇聯、朝鮮和蒙古也有分布。膜莢黃芪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甘肅、四川、西藏等省區;蒙古黃芪主產內蒙古、山西及黑龍江,現廣為栽培。

黃芪種植條件

  黃芪系深根作物,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陽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平地或向陽的山坡均可種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宜。于早春利用滅茬(旋耕)深松起壟機進行土壤深松起壟或小四輪懸掛鑿式深松鏟深松起壟,深度達35cm以上,利于保墑,同時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層,改善耕層結構,利于根系伸長、增粗、分叉減少,既提高產量,又提高質量等級。結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層15cm左右做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機肥3000-4000kg,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20kg,配以復合生物菌肥1kg。

行業統計
  • 共有 “黃芪種植” 資訊0
  • 共有 “黃芪種植” 問答0
  • 共有 “黃芪種植” 項目15
欧美韩日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