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正骨是中醫骨傷科臨床比較常用的一種手法,正骨手法也可以被稱作為整骨手法,或者是接骨手法,是根據患者出現的不同類型的骨折,所采用的相對應的手法,將畸形的被折斷的骨骼恢復到正常的具備功能的位置,這是中醫養生正骨手法的主要作用。
這種手法主要的作用就是恢復骨折肢體的原本位置,讓折斷的骨骼盡量以其原本的結構、形態和角度來進行生長愈合,在盡量不造成其他損傷的前提下,使用正骨手法讓骨折快速痊愈,并且減少出現后遺癥的幾率。而如果出現了除骨折以外的其他肢體損傷,例如肌肉拉傷,肌腱韌帶的扭傷等等其他急性損傷,應該盡量避免對損傷局部使用中醫手法改善,容易造成損傷加重。
中醫養生正骨療法是通過拔伸、復位、對正等手法,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方式,對于骨折、關節脫位等運動系統疾病的一種好方法。它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周代,分工上已有專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改善,秦漢時期形成基本理論和技術,世代傳承,如《肘后備急方》、《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千金要方》、《醫宗金鑒》中有大量記載。
中醫養生正骨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完整的原則及方法,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正骨術中的“小夾板固定”屬于中國所創,其后被許多國家效仿。中醫養生正骨術堪稱中國傳統醫學對世界醫學的偉大貢獻之一。
中醫這些簡便廉驗的療法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流傳并不斷傳承發展。其中有些有文獻記載,有些只在民間口耳相傳得以延續。然而,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目前不少醫院、甚至中醫院已基本放棄了這一療法,正宗的正骨術只在北派、南派的不到十家醫院中傳承著。中醫養生正骨療法的傳承陷入困境,舉步維艱。為繼承中醫養生正骨這一中華傳統醫術,應盡快采取好措施加以保護。并積極開展相關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以促進正骨術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