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飯屬于粵菜系,臺山地臨海濱,盛產黃鱔,再加上20世紀80年代本地物質條件還比較貧乏,喜歡研究美食的黃啟能伯父,就開始對黃鱔動起了腦筋,經過不斷探索研究,他發現將黃鱔和米同煲煮熟后飯更甜,黃鱔更香,于是漸漸形成黃鱔飯的獨特的制法,深受食客好評,一直流傳至今。其制法依據各人口味各有不同,黃鱔有切成段的,也有撕成條的,但都以本地黃鱔和新鮮大米為原料,佐以姜絲、蔥花等調和而成,口感松軟,味道鮮美。
制作黃鱔飯,先將黃鱔放入已燒開的水中煮至能撕開肉般熟,撈起過冷河,把鱔肉撕(切)好待用。將米洗凈,濾干水分,用大號瓦煲將水煮開,將米倒下煮至起蟛蜞眼狀。用猛火燒油起鑊,將蒜茸、姜絲爆炒放入鱔肉中翻炒,放入調味料炒勻放入飯面,用慢火將飯透身,烹飪期間,從瓦煲邊放入少許生油,上飯時在飯面上放少許蔥花。黃鱔飯上桌后不要急著掀開瓦煲的蓋子,要再略等10分鐘后才開蓋,且要撈勻了再吃,米飯會更有滋味,帶韌性,而且不怕粘口。黃鱔飯有強身健體、營養滋潤、祛黃膚色、補血養顏的作用。
黃鱔飯從誕生到形成品牌,期間經歷了不同門派,就五邑地區除臺山外,還形成以開平、恩平、新會等流派。但是從味道和做法的講究,黃鱔飯一直保持了原始和傳統的瓦煲方法,在配料上根據現代都市人的口味不斷改進,使黃鱔飯在眾多流派中脫穎而出,成為普羅大眾追棒的廣東美食之一。